Linux——认识Linux的目录结构 & 常用命令 & vim命令 & 权限及其控制 & 防火墙命令

不管现实多么惨不忍睹,都要持之以恒地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短暂的黑暗而已。不要惶恐眼前的难关迈不过去,不要担心此刻的付出没有回报,别再花时间等待天降好运。真诚做人,努力做事!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Linux——认识Linux的目录结构 & 常用命令 & vim命令 & 权限及其控制 & 防火墙命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来源:原文

linux的目录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一切皆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linux的命令

ls(list)和ll

查看当前文件夹下的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 Linux 系统中,ls 和 ll 命令都是用来列出目录内容的命令,它们的区别如下:

ls 命令:是一个简单的文件列表命令,它会列出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的名称,并显示它们的属性和权限等信息。

ll 命令:是 ls -l 命令的缩写,它会以长格式显示目录内容,包括文件类型、权限、所有者、组、大小、创建时间、名称等详细信息。

因此,ll 命令可以更方便地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而 ls 命令则更简洁,仅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d 切换目录

语法规则:cd 文件夹名(相对路径、绝对路径)

mkdir 创建文件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语法规则:mkdir 文件夹名(只能够创建一级文件夹)
语法规则:mkdir -p 文件夹1/文件夹2/文件夹3

touch命令:创建普通文本文件

touch 普通文件名

pwd 显示路径

查看当前用户停留在哪个具体的路径下

whoami

su:普通–超级账号

普通账号与超级账号的相互切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n:查看手册

man 被查看的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m:删除

慎用 -rf

网络命令ifconfig

ifconfig命令:查看Linux下的ip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定向 >>

cat 查看文本文件

consol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ear清屏

history命令:查看历史记录

一般情况下Linux默认会记住最近使用的1000条命令
如果想重复执行之前执行过的命令:!历史命令编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ind命令:可以在指定的目录下查找文件

find 目录名 -name 查找的文件名
例如:find /home -name hell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管道命令(“|”):可以将多个命令连接起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ar命令:压缩与解压命令

压缩文件:tar -czvf 被压缩的文件(linux压缩的文件大多以.tar.g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压文件:tar -zxvf 被解压的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ice命令

关闭防火墙:service iptables stop
开启防火墙:service iptables star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pm -qa | grep命令

查看linux下是否安装了指定的软件

rpm -e –nodeps命令

卸载指定的软件(并且将依赖卸载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ill命令:结束Linux下的进程

kill -9 进程号

vim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命令(*):vi打开一个文件后,并不能够直接编辑文件。vi下的文件有三种状态:只读、编辑、命令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按下i,进入编辑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打开一个普通文本文件:vi 文本文件—->只读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环境的变更
:set nu 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
:set nonu 与 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
命令 作用
x, X 在一行字当中,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相当于 [del] 按键),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键) (常用)
nx n 为数字,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举例来说,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 『10x』。
dd 剪切游标所在的那一整行(常用),用 p/P 可以粘贴。
ndd n 为数字。剪切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dd 则是剪切 20 行(常用),用 p/P 可以粘贴。
d1G 删除光标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dG 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d$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d0 那个是数字的 0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前面一个字符
yy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nyy n 为数字。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行(常用)
y1G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yG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y0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
y$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
p, P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 举例来说,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行,且已经复制了 10 行数据。则按下 p 后, 那 10 行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行之后,亦即由 21 行开始贴。但如果是按下 P 呢? 那么原本的第 20 行会被推到变成 30 行。 (常用)
J 将光标所在行与下一行的数据结合成同一行
c 重复删除多个数据,例如向下删除 10 行,[ 10cj ]
u 复原前一个动作。(常用)
[Ctrl]+r 重做上一个动作。(常用)

wim文件快速跳转

:set number
gg
66g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附录vim文件的跳转

1.跳转到首行(文件的第一行第一列)

gg
# 输入两个小写gg

2.跳转到末行(文件的最后一行第一列)

G
#输入一个大写G

3.跳转到指定的第n行

66gg
66G
# 输入 ngg 或 nG, n 代表行号,光标会跳转到文件的第n行。例如 66gg 或 66G,光标会跳转到第66行。

4、跳转到当前行的行首、行尾

0:行首
 
$:行尾

5、左右移动

hl(小写的L):向左移动n位
nl(小写的L):向右移动n位

6、跳转到指定列

n + | (管道) 或者 0nl(小写的L)

防火墙命令

1.开放指定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80/tcp --permanent

firewall-cmd --reload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8080/tcp

2.移除开放端口

firewall-cmd --remove-port=9091/tcp  --permanent
firewall-cmd --reload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linux下的权限

chmod u+r a.txt		# 所属用户增加可读权限
chmod u-r a.txt		# 所属用户减少可读权限
chmod u=r a.txt		# 所属用户设置可读权限
chmod a+r a.txt		# 给所有人增加可读权限
chmod u+x,g+w a.txt		# 同时修改多个权限
chmod ug+x a.txt		# 同时修改多个权限

chmod 777 a.txt		# 给所有人增加读、写、执行权限

chmod -R 777 目录	# 修改目录及目录下所有文件的权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边显示的就是文件的权限;

第一个字符信息就是文件的类型,这个文件类型有(d)目录文件、(-)普通文件、(p)管道文件、(c)字符设备文件、(b)块设备文件、(l)链接文件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的普通权限有r(read 读 )、w(write 写)、x(execute 执行)权限。

除了第一个文件类型,一共有9个空位是用来显示文件的权限,分成三个,文件所有者(user)、所有组(group)、其他人(other)、还有一个是所有人(all),包括前面三个的意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linux中,系统只认识二进制(0/1)的内容,那么读写执行是怎么转化成我们认识的权限,实际上,我们能看到的读写执行是八进制(0-7)显示的。

权限 二进制 八进制 内容描述
000 0 没有任何权限
–x 001 1 只有执行权限
-w- 010 2 只有写入权限
-wx 011 3 有写入和执行权限
r– 100 4 只有读的权限
rwx 111 7 满权限,读写执行都有
chmod 777 a.txt		# 给所有人增加读、写、执行权限
chmod -R 777 目录	# 修改目录及目录下所有文件的权限

参考博客:
https://blog.csdn.net/rhn_111/article/details/12908354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家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65107.html

(0)
飞熊的头像飞熊b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家——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