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SMART适配国产化环境所想到的

最近D-SMART完成了两个国产化环境的适配工作,分别是海光加中科方德的安全内网适配和飞腾服务器加麒麟操作系统的适配。加上去年已经完成的鲲鹏加欧拉的适配,D-SMART已经完成了三个国产化服务器环境的适配工作。先来秀一下双方的产品兼容性证明。

从D-SMART适配国产化环境所想到的

从D-SMART适配国产化环境所想到的

D-SMART和曙光在内网安全服务器上的适配完成并在一个客户的生产环境投产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当天还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这确实不容易,5月份D-SMART在客户的业务网上部署后,客户突然提出了他们的内网能目前系统很多,并且缺乏管理工具,我们的工具能不能在内网部署一套。当时我们很愉快的答应了,因为有去年适配鲲鹏平台的经验,我们以为和X86兼容的海光平台会更为简单。事实上我们考略的还是太简单了,因为内网的规则完全不同。第一次安装铩羽而归,于是我找到了光合组织的朋友询问了一下内网产品适配的问题。弄懂了规则之后,我们在光合组织的协助下,在北京的实验室开始了适配工作。第一次适配十分不顺利,虽然光合组织在几天后就给我们安排了测试窗口,但是因为我们的软件并没有内网适配的经验,因此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合规的问题,经过两天的努力后我们只能暂时放弃适配,回家修改产品。为了保证内外网环境不维护两套代码,我们只能在现有的架构上做了一些调整,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内网环境中自动适配。一个多月后,我们再次在光合组织的实验室里开始适配工作。这回顺利的多,很快我们的产品可以成功打包了。
正在成功在望,准备去客户现场部署的时候,南京又爆发疫情了。幸亏我们的同事因为在北京适配内网环境,因此没有受到南京疫情的影响,客户也在核实了行程码和核酸证明后同意了我们进场的请求。
不过这次部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软件顺利的安装了,在东方通上的调试虽然花了一点时间,
不过总体还算顺利。当软件启动后发现我们的系统无法正确连接内网里的人大金仓数据库。在后台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里面,针对完全相同版本的人大金仓数据库,我们的软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金仓数据库的唯一区别就是内网版本和普通版本。最终我们还是把问题定位在驱动上面,对于同一类型的数据库以前我们都是用一个通用的驱动去连接,并没有考虑个性化的环境,于是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应用连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子类,可以选择个性化的驱动。
一个星期后我们的代码完成了调整,对客户环境的系统打了补丁,数据库无法连接的问题解决了。客户现场的环境已经能够看到所有的监控信息了。半个月后,我们的工程师再次来到客户现场,对监控分析的数据进行查看。我们和客户的DBA一起查看了系统中的各种诊断分析结果,从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不过在生成SQL审计报告的时候,我们发现居然没有采集到任何的TOP SQL语句。而从数据库的运维诊断报警上看,是存在大量的逻辑读突然飙升的情况,肯定是某些SQL出了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排查我们发现,这套默认安装的内网人大金仓数据库,默认状态下并未开启SYS_STATEMENT插件,而在我们公司实验室环境中的人大金仓数据库默认安装就是开启SYS_STATEMENT的。看样子这些差异我们还是需要慢慢的去摸索。
这次实战环境中的内网国产化适配工作中,我们感触颇深,也受益良多,一路上磕磕碰碰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在开发D-SMART的时候,我们并未针对国产化的环境做一些定向的设计,这回的适配工作中,虽然代码层面的适配并不困难,但是国产化环境中明显不同于传统商业软件的一些特征,还是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如果我们能够事先了解,可能对于产品研发来说会更有针对性。不过国产化系统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十分神秘,一是对我们的研发适配所需要的文档资料十分缺乏,很多时候还是靠朋友关系去打听,去问,才能找到靠谱的回答;二是国产化环境十分稀缺,需要调试的时候,必须和厂家进行沟通。虽然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做国产化适配的流程并不复杂,厂家也十分积极的配合,但是如果你没有摸到门道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挺麻烦的。因为要适配的国产化环境数量十分庞大,每个厂家都有不同的渠道,如果要完成十分广泛的国产化环境适配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目前国产化IT基础设施的发展取决于生态的发展,只有在国产化的硬件、系统上能跑的软件越来越多,工具越来越完善,国产化替代的推进才能真正的加速,真正的被用户所接受,国产化IT基础设施环境的成本也才能进一步下降。目前的国产化环境适配只能支撑小规模的模式,无法大规模推广,这必然会对国产化替代工作形成巨大的阻力。目前国产化硬件只能在硬件厂商组织的创新联盟实验室里进行适配,此类实验室的数量、规模都不大,运作也不够透明,让大量的软件厂商去一点点的找十分费劲。那么这些硬件厂商能否开发一个模拟器软件,发布在官网上,让大量的软件开发商能够使用模拟器进行初步的适配呢?如果能这样,国产化IT基础设施的适配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软件厂商愿意将自己的软件适配到国产化的环境中去。
2004年的时候,我曾向福田区科技局的领导建言,因为一些国外的小型机、网络设备比较昂贵,一般中小企业没有实力购买,能不能由科技局出资购买一些设备,建立一个公共实验室,供区内的企业做软件适配使用。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纳了,2006年在车公庙完成了福田区公共技术实验室的建设,让大量的中小型软件企业受益,后来不少南山区的企业也到福田来使用这个实验室。不过后来随着实验室的运维成本越来越高,政府无法长期支撑这样的投入,几年后,这个实验室也关闭了。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的国产化产业中也大量的存在,但是这些实验室的对外服务方式各不相同,缺乏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大量的软件企业找不到这样的实验室,另外一方面大量的实验室资源是空置的。实验室建了个热闹,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实际效益。如何加强这些实验室的线上服务能力,也是提升国产化适配生态环境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产化适配是信息创新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大量企业软件的国产化适配成本大大降低,这个生态才会提速,希望能够看到这种适配变得越来越简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鳝的洞穴):从D-SMART适配国产化环境所想到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50902.html

(0)
小半的头像小半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