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时候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最好的策略。就像体育比赛中,有些平时不怎么出彩的选手,关键时刻却成为全场焦点。

在科技圈,这种“无为而治”的戏码最近也上演了一出——苹果缺席了 CES 2025,但却像个幽灵一样笼罩了整个展会,靠“隐身”拿下全场最佳。
“不战而胜”的高手操作
你有没有注意到,苹果从不热衷参与这种大规模的科技展会,年年都选择缺席。就像某些运动员因伤缺阵,大家反而对他们的回归充满期待,苹果似乎把这种“低调出圈”的操作玩明白了。其他品牌在展会上忙着炫技、抢风头,而苹果却用“缺席”让人们对它念念不忘。
今年的 CES 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苹果一如既往没来,但展会上的各种新品,却处处透露着“苹果的影子”。从品牌重塑到产品设计,很多厂商的操作都像是在翻苹果的旧剧本,结果只让人觉得,他们离苹果的标准还差得远。
戴尔:名字简单≠聪明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戴尔这次改名的骚操作。XPS 和 Inspiron 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 Dell、Dell Pro 和 Dell Pro Max,是不是感觉跟苹果的命名方式很像?

问题是,模仿归模仿,效果却翻车了。大家不仅没觉得戴尔的策略高明,反而是一片嘲笑,甚至有媒体调侃,这种“蹭苹果热度”的操作,就像在给苹果打免费广告。
但关键不在名字,而在简化产品线的同时,能不能做到足够专注。苹果在这一点上基本稳得住,而戴尔这次试图“简单化”,却显得不够聪明。
英伟达的“Mac mini 既视感”
再看看英伟达。这家公司在 CES 上展示了一款名为 Project Digits 的 AI 超级计算机。不得不说,性能上确实吊打大部分同类产品,可是它的外观设计却让人联想到 Mac mini。

尽管英伟达的产品在性能和定位上早已超出 Mac mini 的范畴,但紧凑的机身设计还是让人不由得想到苹果。结果,英伟达的努力在大家的讨论中,反倒成了苹果影响力的侧面证明。
华硕:想做“MacBook Air”,却少了灵魂
还有华硕推出的 Zenbook A14。这款轻薄本在外观和性能上都表现得不错,但一亮相就被贴上了“MacBook Air 竞品”的标签。华硕自己似乎也认了这个设定,甚至有人说它考虑叫这款产品“Zenbook Air”。

可问题在于,模仿苹果的设计语言,只能说明苹果已经在市场上确立了标杆,而追随者们仍然停留在复刻阶段,离真正的创新还有不小距离。
为什么苹果能甩开别人?
说到底,苹果不是第一个做智能手机或超极本的公司,但它重新定义了这些产品类别,让“创新”变成了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相比之下,很多竞争对手只能围着苹果的设计框架打转,缺乏跳出思维定式的能力。

其实,想要超越苹果,靠模仿是行不通的。真正的秘诀,是跳出模仿的怪圈,去创造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东西,而不是让人觉得“这不就是苹果的影子吗?”
简约,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秀存在感”的时代,苹果的“低调”反而成了最好的武器。它每次缺席 CES,都会引发比出席更多的讨论。而它的竞争对手们,为了填补苹果的空缺,各种忙活,却反过来证明了苹果依然是那个设定标准的玩家。

讽刺的是,要想真正摆脱苹果的阴影,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学苹果的“隐身术”。但显然,目前还没有人能做到。
你怎么看?
你觉得苹果的这种“缺席策略”高明吗?还是说它的竞争对手应该尝试跳出苹果的套路?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也可以分享给你那些喜欢聊苹果话题的朋友~ 好的,本期我们就到这里啦,感谢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程序员黎明):苹果为何选择缺席CES?看看它如何无声胜有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家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31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