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上节练习解析 -
练习学Python:条件语句 -
Python自学练习
一 上节练习解析
这是上一节练习的答案解析
1.实现用户寄件功能
这个程序是print
、input
功能的应用。
2.数学计算
本题加入了Python字符串与数字的转换功能
a1 = input("请输入第1个数字:")
a = int(a1)
b1 = input("请输入第2个数字:")
b = int(b1)
print("两个数字是", a,"和",b)
print(a, "乘以3的结果是:", a*3)
print(a, "+", b, "=", a+b)
其他Python知识点 1
代码前四行,可简写:
a = int(input("请输入第1个数字:"))
b = int(input("请输入第2个数字:"))
即获取输入后,再转为整数,最后赋值给变量a或b;
其他Python知识点 2
第2题中,使用int
将输入的字符串转为整数,
如:”12″ 使用 int 后,可转为 12,
如果输入小数,程序会出错,
可用浮点型float
代替整型int
。
二 本节内容 条件语句
1. Python判断奇偶数 源代码
看代码,领悟完再往后看
a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if a%2==0:
print(a, "是一个偶数!")
else:
print(a, "是一个奇数!")
程序运行结果
看代码,领悟完再往后看
Python条件语句知识点1:
1. if条件语句的格式
-
判断部分:
if 后写判断的条件,句末尾一定要有:
-
执行部分:
满足条件后执行的语句,前面一定有空格,一般为4个,
执行部分,可以写很多行,没有要求
空格是来判断从属关系的,
这也是之前讲的顺序语句的第1位不能是空格的原因 -
if这段是条件语句必须写的
2.else否则的格式
-
else部分写否则的情况, 即不满足if的条件,就执行这部分内容; -
else后不接其他语句,直接写执行的内容 -
else 这部分可写可不写,没有要求
3.关于等号 “=”
与 “==”
-
a=3
表示赋值,让a的值为3 -
a==3
表示判断,判断a是不是等于3 -
布尔类型 之前讲数字的类型,包括三种整数int、浮点型 float
这是是第三种:布尔型 bool,
其结果只有两个:真 True (相当于1)、假False(相当于0)
如:5==3
结果为 False;5==5
结果为 True。
2 Python判定考试成绩
看代码,领悟完再往后看
a = float(input("请输入你的成绩:"))
if a>=90:
print(a, "分,优秀!")
elif a>=70:
print(a, "分,良好!")
elif a>=60:
print(a, "分,及格!")
else:
print(a, "分,不及格!")
看代码,领悟完再往后看
Python条件语句知识点2:
elif
表示再如果,有就写,没有就不写,写多个也没问题,格式与 if 一样。
一套条件语句中:
如果
if
必须有,只能有1个;
再如果elif
可以有,也可没有,可以有多个;
否则else
可以有,也可没有,只能有1个。
三 Python自学练习
-
将上面讲的练习分别做一下,熟练; -
改Python判断奇偶数:判断是否是奇数; -
改Python判定考试成绩:先判断不及格,最后判断90分以上的;
第3个你可能做不出来,希望你能多试一试,或者变通一下。
四 Python教程导读
-
Python新手速学教程 1课:不一样的Python快速学习法 知识点:快速学习Python不一样的方法,你可以借鉴; -
Python新手速学教程 第2课:输出与数字类型 知识点:输出print、数字类型、错误提示、数学运算符; -
Python新手速学教程 第3课:初识字符串 知识点:空格、print参数、字符串类型及其运算、字符串与数字的转换; -
Python新手速学教程 第4课:变量与输出 知识点:输入input、变量、变量名命名规则;
本文结束
如有疑问,请直接留言!必回!
如有帮助,请点赞转发!感谢!
我用实战的方法自学了多种编程语言,
希望把实战速学的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
你的一赞之力就能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Python入门速学,
带你实战快速学Pytho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Python入门速学):Python新手速学教程 第5课:条件语句if一次掌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23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