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和LF历史
CR 和 LF 最初是控制电传打印机(Teletype,所以 UNIX 里面有个 tty,就是这玩意的缩写)的,CR 把打印头移动到行首,LF 把纸上卷一行,因为 CR 要的时间更长,所以一般要求换行的过程里面都是 CR 在前(有些早期设备甚至还会在 CR 和 LF 之间插 NUL,确保打印头完成复位,即保证两个字符发完打印头一定可以移动到第二行的行头)。DOS 从 DEC 和 CP/M 那里继承了这个设计,这样文本文件的字节序列可以直接控制打印机。
说明
CR(Carriage Return),回车符,用符号’\r’表示, 十进制ASCII代码是13,16进制0x0D;
LF(Line Feed),换行符,用符号’\n’表示,十进制ASCII代码是10,16进制0x0A;
Dos和Windows 采用回车+换行(CR+LF)表示下一行;
UNIX/Linux 采用换行符(LF)表示下一行;
苹果机(MAC OS系统) 则采用回车符(CR)表示下一行;
相关问题
- 由于dos风格的换行使用\r\n,把这样的文件上传到unix,有些版本的vi不能识别\r,所以vi显示时在行尾会出现^M出来,但是有些就能识别\r\n,正常显示回车换行。
比如,Windows下编写的Shell脚本,直接放到linux/unix下执行会报错,就是因为行结束符不一样导致的。
解决: dos2unix [shell脚本]
ASCII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家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5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