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前言

我们生活中都听说了DDD,也了解了DDD,那么怎么将一个新项目从头开始按照DDD的过程进行划分与架构设计呢?

一、专业术语

各种服务

  • IAAS: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 PAAS:平台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 SAAS:软件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二、架构演变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从图中已经可以很容易看出架构的演进过程,通过对三个层的举例来进行说明:

  • SAAS:比如我们最早的就是单体应用,多个业务之间可能都没有进行分层,之后我们业务多了,都各自混淆在一起,后来我们就通过MVC、SSM、分层等方式进行业务拆分,保证业务与业务之间解耦

  • PAAS:随者业务的增长,我们打算分离出一个子系统,但是成本太高,每次都需要从头搭建一个子系统,效率低下。这时我们就抽取除了一些通用技术,比如mesh、SOA、微服务等方式来隔离系统,且对通用技术复用来快速搭建一个系统

  • IAAS:比如订单服务并发量高,单台服务器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这时我们需要多台服务器,可能有windows的、Linux、mac,想要快速部署就需要屏蔽OS,于是就有了VM、Docker、K8S等技术来屏蔽OS

三、限界上下文

限界上下文概念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BC与业务的关系:

通过对业务的划分,比如订单系统,订单是一个子域;库存是一个子域;其中商品再不同的子域中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比如在订单上下文中的商品表示商品的单价、折扣等等;而在库存的上下文中商品表示商品的库存量、成本、存放位置等。

BC与技术的关系:

多个子域之间必须需要在应用层进行聚合,而聚合的过程中就引出了技术方案,比如订单到库存到支付,他们应该采用同步方式;这几个子域调用通知都应该是异步,那么可能就需要消息中间件或其它技术方案

限界上下文划分规则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一般来说,先考虑团队规模,来决定最终需要划分到多细粒度的BC,如果团队规模过小而BC过细,则对后期的运维、部署、上线都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在确定好粒度后,可以对语义相关性、功能相关性-业务方向、功能相关性-非业务方向进行划分按照以上的规则划分之后就得到了多个BC啦

一个BC代表一个微服务吗?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概念: 微服务一般是指将高度相关功能的一个开发部署单元,有自己的技术自治性、技术选型、弹性扩缩容、发布上下频率等,说白了就是各自维护一个业务,然后多个业务组成一个系统,多个业务之间各自管理

关系: 这里的BC其实就是一个领域或一个模块或一个业务,如果两个领域相关性很高,就可以包含多个BC,或者如果一个领域访问量非常大,则需要部署在一个微服务中以提高性能

四、领域驱动设计的四重边界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根据上图所示,我们通过四重来进行架构设计:

分而治之:DDD通过规划四重边界,把领域知识做了合理的固化和分层。业务有核心领域和支持域、业务域中又拆分成多个限界上下文(BC),一个BC中又根据领域知识核心与否进行分层,领域层中按照多个业务(子域)的强相关性进行聚合成一个子域。

  • 【第一重边界】确定项目的愿景与目标,确定问题空间,确定核心子领域、通用子领域(多个子领域可以复用)、支撑子领域(额外功能,如数据统计、导出报表)

  • 【第二重边界】解决方案空间里的限界上下文就是一道进程隔离层面的物理边界

  • 【第三重边界】每个限界上下文内,使用分层架构划分为:接口层、领域层、应用层、基础设施层之间的最小隔离

  • 【第四重边界】领域层里为了保证各个领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引入聚合的设计作为隔离领域模型的最小单元

五、整洁分层架构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具体说明看图中备注,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实现与接口分离,让domain层尽量独立,而不耦合与任何模块,这里面包含了领域模型的业务逻辑代码,但不会依赖于具体技术实现,可以很方便更换基础设施层,提供给第三方web调用service

六、六边形架构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主动适配: 指来⾃于UI、命令⾏等输⼊型命令, controller就是⼀种端⼝,端⼝的具体实现就是应⽤逻辑⾃身。因此端⼝和具体实现都在应⽤系统的内部。

被动适配: 指访问存储设备,外部服务等。每种访问就是⼀种端⼝,具体实现是各个具体的中间件。因此端⼝在整个应⽤系统的⾥部,具体实现在系统的外部。每⼀种输⼊和输出都是⼀个端⼝,每个端⼝都有具体的实现逻辑,因此整个应⽤系统的架构就是⼀些列的端⼝+适配逻辑组成,架构图就是⼀个多边形形状。有⼏个端⼝需要根据应⽤系统的具体情况⽽定,只是六个端⼝⽐较形象⽽得名为六边形架构。

特点:

  1. 外层依赖内层使得依赖更合理。端⼝就是接⼝,依赖接⼝编程。借此保证了应⽤和实现细节之间的隔离。
  2. 可测试更好

七、洋葱架构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洋葱架构针对六边形架构更进⼀步把内层的业务逻辑分为了DDD概念的应⽤服务层、领域服务层和领域模型层。

特点:

  • 围绕独⽴的领域模型构建应⽤
  • 内层定义接⼝,外层实现接⼝
  • 依赖的⽅向指向圆⼼(注意:洋葱架构提倡不破坏耦合⽅向的依赖都是合理的,外层可以依赖直接内层,也可以依赖更⾥⾯的层)
  • 所有的应⽤代码可以独⽴于基础设施编译和运⾏

总结

目前领域驱动设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架构设计,只需要按照领域驱动设计的四重边界进行架构设计,就能够很好的对各个领域解耦,对后期的业务垂直扩展、功能的水平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https://blog.csdn.net/u011487470

后端专属技术群

构建高质量的技术交流社群,欢迎从事编程开发、技术招聘HR进群,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公司的内推信息,相互帮助,一起进步!

文明发言,以交流技术职位内推行业探讨为主

广告人士勿入,切勿轻信私聊,防止被骗

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加我好友,拉你进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Java知音):领域驱动设计(DDD):几种典型架构详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47691.html

(0)
小半的头像小半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