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高级特性

追求适度,才能走向成功;人在顶峰,迈步就是下坡;身在低谷,抬足既是登高;弦,绷得太紧会断;人,思虑过度会疯;水至清无鱼,人至真无友,山至高无树;适度,不是中庸,而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

导读:本篇文章讲解 redis高级特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来源:原文

安全性

因为 redis 速度相当快,所以在一台比较好的服务器下,一个外部的用户可以在一秒钟进行 150K 次的密码尝试,这意味着你需要指定非常非常强大的密码来防止暴力破解。

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
127.0.0.1:6379> config set requirepass 123456
OK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123456"

主从复制

前言

(1)、master 可以拥有多个 slave
(2)、多个 slave 可以连接同一个 master 外,还可以连接到其他 slave
(3)、主从复制不会阻塞 master,在同步数据时,master 可以继续处理 client 请求
(4)、提高系统的伸缩性

参考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22907141

事务控制

前言redis 对事务的支持目前还比较简单。redis 只能保证一个 client 发起的事务中的命令可以连

续的执行,而中间不会插入其他 client 的命令。 由于 redis 是单线程来处理所有 client 的求的所以做到这点是很容易的。一般情况下 redis 在接受到一个 client 发来的命令后会立即处理并 返回处理结果,但是当一个 client 在一个连接中发出 multi 命令有,这个连接会进入一个事务上下文,该连接后续的命令并不是立即执行,而是先放到一个队列中。当从此连接受到 exec 命令后,redis 会顺序的执行队列中的所有命令。并将所有命令的运行结果打包到一起返回给 client.然后此连接就 结束事务上下文。

我们可以调用 discard 命令来取消一个事务,让事务回滚。接着上面例子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3"
redis 127.0.0.1:6379> multi
OK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1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2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exec
1) OK
2) OK
redis 127.0.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20"
redis 127.0.0.1:6379> multi
OK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3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40
QUEUED0.1:6379> get age
"20"

乐观锁

大多数是基于数据版本(version)的记录机制实现的。何谓数据版本?即为数据增加一个版本标识,在基于数据库表的版本解决方案中,一般是通过为数据库表添一个version”字段来实现读取出数据时,将此版本号一同读出,之后更新时,对此版本号加 1。此时,将提交数据的版本号与数据库表对应记录的当前版本号进行比对,如果提交的数据版本号大于数据库表当前版本号,则予以更新,否则认为是过期数据

简单实例:
第二步,Session 2 已经将 age 的值设为 30
第三步,Session 1 希望将 age 的值设为 20,但结果一执行返回是 nil,说明执行失败,之后
我们再取一下 age 的值是 30,这是由于 Session 1 中对 age 加了乐观锁导致的。

缺点:redis 的事务实现是如此简单,当然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 redis 只能保证事务的每个命令连续执行,但是如果事务中的一个命令失败了,并不回滚其他命令,比如使用的命令类型不匹配。下面将以一个实例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0"
redis 127.0.0.1:6379> get name
Linux公社 www.linuxidc.com
Linux公社 www.linuxidc.com
 
61 / 71
"HongWan"
redis 127.0.0.1:6379> multi
OK
redis 127.0.0.1:6379> incr age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incr name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exec
1) (integer) 31
2) (error) ERR value is not an integer or out of range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1"
redis 127.0.0.1:6379> get name
"HongWan"
redis

持久性

前言

redis 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也就是说 redis 需要经常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来保证持久化。redis 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 Snapshotting(快照)也是默认方式,另一种是 Append-only file(缩写 aof)的方式。

snapshotting

快照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这种方式是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为 dump.rdb。可以通过配置设置自动做快照持久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配置 redis在 n 秒内如果超过 m 个 key 被修改就自动做快照。

save 900 1 #900 秒内如果超过 1 个 key 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300 10 #300 秒内容如超过 10 个 key 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60 10000

aof

另外由于快照方式是在一定间隔时间做一次的,所以如果 redis 意外 down 掉的话,就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所有修改。如果应用要求不能丢失任何修改的话,可以采用 aof 持久化方式。下面介绍 Append-only file: aof 比快照方式有更好的持久化性,是由于在使用 aof 持久化方式时,redis 会将每一个收到
的写命令都通过 write 函数追加到文件中(默认是 appendonly.aof)。当 redis 重启时会通过重新执行文件中保存的写命令来在内存中重建整个数据库的内容。当然由于 os 会在内核中缓存 write 做的修改,所以可能不是立即写到磁盘上。这样 aof 方式的持久化也还是有可能会丢失部分修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告诉 redis 我们想要通过 fsync 函数强制 os 写入到磁盘的时机。有三种方式如下(默认是:每秒 fsync 一次)appendonly yes //启用 aof 持久化方式

appendfsync always //收到写命令就立即写入磁盘,最慢,但是保证完全的持久化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写入磁盘一次,在性能和持久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折中
appendfsync no //完全依赖 os,性能最好,持久化没保证

pun/sub

前言

发布订阅(pub/sub)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主要的目的是解耦消息发布者和消息订阅者之间的耦合,这点和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比较相似。pub/sub 不仅仅解决发布者和订阅者直接代码级别耦合也解决两者在物理部署上的耦合。redis 作为一个 pub/sub 的 server,在订阅者和发布者之间起到了消息路由的功能。订阅者可以通过 subscribe 和 psubscribe 命令向 redis server 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消息类型,redis 将消息类型称为通道(channel)。当发布者通过publish 命令向 redis server 发送特定类型的消息时。订阅该消息类型的全部 client 都会收到此消息。这里消息的传递是多对多的。一个client可以订阅多个channel,也可以多个channel发送消息

pipeline

redis 是一个 cs 模式的 tcp server,使用和 http 类似的请求响应协议。一个 client 可以通过一个 socket 连接发起多个请求命令。每个请求命令发出后 client 通常阻塞并等待 redis 服务处理,redis 处理完后请求命令后会将结果通过响应报文返回给 client。基本的通信过程如下
Client: INCR X
Server: 1
Client: INCR X
Server: 2
Client: INCR X
Server: 3
Client: INCR X
Server: 4

基本上四个命令需要 8 个 tcp 报文才能完成。由于通信会有网络延迟,假如从 client 和 server之间的包传输时间需要 0.125 秒。那么上面的四个命令 8 个报文至少会需要 1 秒才能完成。这样即使 redis 每秒能处理 100 个命令,而我们的 client 也只能一秒钟发出四个命令。这显示没有充分利用 redis 的处理能力,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利用pipeline 的方式从 client 打包多条命令一起发出,不需要等待单条命令的响应返回,而 redis 服务端会处理完多条命令后会将多条命令的处理结果打包到一起返回给客户端。通信过程如下
Client: INCR X
Client: INCR X
Client: INCR X
Client: INCR X
Server: 1
Server: 2
Server: 3
Server:4

虚拟内存的使用

 **首先**说明下 redis 的虚拟内存与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不是一码事,但是思路和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暂时把不经常访问的数据从内存交换到磁盘中,从而腾出宝贵的内存空间用于其需要访问的数据。尤其是对于 redis 这样的内存数据库,内存总是不够用的。除了可以将数据分割到多个 redis server 外。另外的能够提高数据库容量的办法就是使用虚拟内存把那些不经常访问的数据交换的磁盘上。如果我们的存储的数据总是有少部分数据被经常访问,大部分数据很少被访问,对于网站来说确实总是只有少量用户经常活跃。当少量数据被经常访问时,使用虚拟内存不但能提高单台 redis server 数据库的容量,而且也不会对性能造成太多影响。
        **redis** 没有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虚拟内存机制而是自己在实现了自己的虚拟内存机制,主要的理由有两点: 1、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是已 4k 页面为最小单位进行交换的。而 redis 的大多数对象都远小于 4k,所以一个操作系统页面上可能有多个 redis 对象。另外 redis 的集合对象类型如 list,set可能存在与多个操作系统页面上。最终可能造成只有 10%key 被经常访问,但是所有操作系页面都会被操作系统认为是活跃的,这样只有内存真正耗尽时操作系统才会交换页面。2、相比于操作系统的交换方式,redis 可以将被交换到磁盘的对象进行压缩,保存到磁盘的对象可以去除指针和对象元数据信息,一般压缩后的对象会比内存中的对象小 10 倍,这样 redis的虚拟内存会比操作系统虚拟内存能少做很多 io 操作。

下面是 vm 相关配置
vm-enabled yes #开启 vm 功能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交换出来的 value 保存的文件路径
vm-max-memory 1000000 #redis 使用的最大内存上限
vm-page-size 32 #每个页面的大小 32 个字节
vm-pages 134217728 #最多使用多少页面
vm-max-threads 4 #用于执行 value 对象换入换出的工作线程数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半码博客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29733.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半码博客——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