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65-分析系统性能(sar命令)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潇洒走一回,或者是千山独行,皆须是自己想走的路,虽然,有的人并不是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不过,只要坚持到底,我相信,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只要找到路,就不必怕路途遥远了。

导读:本篇文章讲解 Linux学习-65-分析系统性能(sar命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来源:原文

14.7 影响Linux系统性能的因素

  • 评价 Linux 系统性能的好坏,大致可以从 Linux 完成任务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响应速度等方面进行考量。操作系统在完成某个任务时,与系统自身设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设备、接入设备、物理线路等多个方面都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对于 Linux 系统来说,当运行应用程序出现问题时,要从应用程序本身、操作系统、服务器硬件和网络环境等方面综合排查,深度剖析问题出现在哪个部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 CPU: 是操作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CPU 的速度与性能很大一部分决定了系统整体的性能,因此 CPU 数量越多、主频越高,服务器性能也就相对越好。但亊实也并非完全如此,目前大部分 CPU 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运行一个线程,超线程的处理器可以在同一时间运行多个线程,因而可以利用处理器的超线程特性提髙系统性能。而在 Linux 系统下,只有运行 SMP 内核才能支持超线程,但是安装的 CPU 数量越多,从超线程获得的性能上的提高就越少。另外,Linux 内核会把多核的处理器当作多个单独的 CPU 来识别,例如两颗 4 核的 CPU 在 Linux 系统下会认为是 8 颗 CPU。注意,从性能角度来讲,两颗 4 核的 CPU 和 8 颗单核的 CPU 并不完全等价,根据权威部门得出的测试结论,前者的整体性能要低于后者 25%〜30%。在 Linux 系统中,邮件服务器、动态 Web 服务器等应用对 CPU 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这类应用,要把 CPU 的配置和性能放在主要位置。

  • 内存的大小:也是影响 Linux 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内存太小,系统进程将被阻塞,应用也将变得缓慢,甚至失去响应;内存太大,会导致资源浪费。Linux 系统采用了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概念,虚拟内存虽然可以缓解物理内存的不足,但是占用过多的虚拟内存,应用程序的性能将明显下降。要保证应用程序的高性能运行,物理内存一定要足够大,但不应过大,否则会造成内存资源的浪费。在一个 32 位处理器的 Linux 操作系统上,超过 8GB 的物理内存都将被浪费。因此,要使用更大的内存,建议安装 64 位的操作系统,同时开启 Linux 的大内存内核支持。由于处理器寻址范围的限制,在 32 位 Linux 操作系统上,应用程序单个进程最大只能使用 2GB 的内存。这样即使系统有更大的内存,应用程序也无法“享”用,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 64 位处理器,安装 64 位操作系统,在 64 位操作系统下,可以满足所有应用程序对内存的使用需求,几乎没有限制。对内存性能要求比较的应用有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静态 Web 服务器等,因此对于这类应用,要把内存大小放在主要位置。

  • 磁盘读写(I/O)能力:磁盘的 I/O 能力会直接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比如说,在一个需要频繁读写的应用中,如果磁盘 I/O 性能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应用的停滞。现今的磁盘都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提高 I/O 性能,比如常见的磁盘 RAID 技术。RAID 的英文全称为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翻译成中文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RAID 通过把多块独立的磁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磁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 I/O 性能和数据冗余。通过 RAID 技术组成的磁盘组,就相当于一个大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建立文件系统等操作,跟单个物理硬盘一模一样,惟一不同的是 RAID 磁盘组的 I/O 性能比单个硬盘要高很多,同时对数据的安全性也有很大提升。

  • 网络带宽:Linux 下的各种应用,一般都是基于网络的,因此网络带宽也是影响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低速的、不稳定的网络将导致网络应用程序的访问阻塞;而稳定、高速的带宽,可以保证应用程序在网络上畅通无阻地运行。现在的网络一般都是千兆带宽,或者光纤网络,带宽问题对应用程序性能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步降低。

  • 综述:各个方面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不能孤立地从某个方面来排查问题。换句话说,当一个方面出现性能问题时,往往会引发其他方面出现问题。例如,大量的磁盘读写势必消耗 CPU 和 I/O 资源,而内存的不足会导致频繁地进行内存页写入磁盘、磁盘写到内存的操作,造成磁盘 I/O 瓶颈,同时大量的网络流量也会造成 CPU 过载。总之,在处理性能问题时,应纵观全局,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4.8 sar命令详解:分析系统性能

  • sar 命令很强大,是分析系统性能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该命令可以全面地获取系统的 CPU、运行队列、磁盘读写(I/O)、分区(交换区)、内存、CPU 中断和网络等性能数据。sar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sar [options] [-o filename] interval [count]
  • 此命令格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
    • -o filename:其中,filename 为文件名,此选项表示将命令结果以二进制格式存放在文件中;
    • interval:表示采样间隔时间,该参数必须手动设置;
    • count:表示采样次数,是可选参数,其默认值为 1;
    • options:为命令行选项,由于 sar 命令提供的选项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仅列举出常用的一些选项及对应的功能,有关 sar 命令更多可用的选项及功能,可通过执行 man sar 命令查看。
sar命令选项 功能
-A 显示系统所有资源设备(CPU、内存、磁盘)的运行状况。
-u 显示系统所有 CPU 在采样时间内的负载状态。
-P 显示当前系统中指定 CPU 的使用情况。
-d 显示系统所有硬盘设备在采样时间内的使用状态。
-r 显示系统内存在采样时间内的使用情况。
-b 显示缓冲区在采样时间内的使用情况。
-v 显示 inode 节点、文件和其他内核表的统计信息。
-n 显示网络运行状态,此选项后可跟 DEV(显示网络接口信息)、EDEV(显示网络错误的统计数据)、SOCK(显示套接字信息)和 FULL(等同于使用 DEV、EDEV和SOCK)等,有关更多的选项,可通过执行 man sar 命令查看。
-q 显示运行列表中的进程数、进程大小、系统平均负载等。
-R 显示进程在采样时的活动情况。
-y 显示终端设备在采样时间的活动情况。
-w 显示系统交换活动在采样时间内的状态。
  • 查看系统 CPU 的整理负载状况,每 2 秒统计一次,统计 3 次,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root@CncLucZK ~]# sar -u 3 5
Linux 2.6.32-431.el6.x86_64 (localhost)     10/25/2019     _x86_64_    (1 CPU)

06:18:23 AM     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6:18:26 AM     all     12.11      0.00      2.77      3.11      0.00     82.01
06:18:29 AM     all      6.55      0.00      2.07      0.00      0.00     91.38
06:18:32 AM     all      6.60      0.00      2.08      0.00      0.00     91.32
...
  • 此输出结果中,各个列表项的含义分别如下:

    • %user:用于表示用户模式下消耗的 CPU 时间的比例;
    • %nice:通过 nice 改变了进程调度优先级的进程,在用户模式下消耗的 CPU 时间的比例;
    • %system:系统模式下消耗的 CPU 时间的比例;
    • %iowait:CPU 等待磁盘 I/O 导致空闲状态消耗的时间比例;
    • %steal:利用 Xen 等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等待其它虚拟 CPU 计算占用的时间比例;
    • %idle:CPU 空闲时间比例。
  • 查看系统磁盘的读写性能,可执行如下命令:

[root@CncLucZK /]# sar -d 2 3
Linux 2.6.32-431.el6.x86_64 (localhost)     10/25/2019     _x86_64_    (1 CPU)

06:36:52 A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6:36:55 AM    dev8-0      3.38      0.00    502.26    148.44      0.08     24.11      4.56      1.54

06:36:55 A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6:36:58 AM    dev8-0      1.49      0.00     29.85     20.00      0.00      1.75      0.75      0.11

06:36:58 A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6:37:01 AM    dev8-0     68.26      6.96  53982.61    790.93      3.22     47.23      3.54     24.17
...
  • 此输出结果中,各个列表头的含义如下:

    • tps:每秒从物理磁盘 I/O 的次数。注意,多个逻辑请求会被合并为一个 I/O 磁盘请求,一次传输的大小是不确定的;
    • rd_sec/s:每秒读扇区的次数;
    • wr_sec/s:每秒写扇区的次数;
    •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 I/O 操作的数据大小(扇区);
    • avgqu-sz:磁盘请求队列的平均长度;
    • await:从请求磁盘操作到系统完成处理,每次请求的平均消耗时间,包括请求队列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1 秒=1000 毫秒);
    • svctm:系统处理每次请求的平均时间,不包括在请求队列中消耗的时间;
    • %util:I/O 请求占 CPU 的百分比,比率越大,说明越饱和。
  • 如果想要查看系统内存使用情况,可以执行sar -r 2 3命令;如果要想查看网络运行状态,可执行sar -n DEV 2 3命令,等等。

下一篇:Linux学习-66-系统日志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23726.html

(0)
飞熊的头像飞熊b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