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概述)

导读:本篇文章讲解 操作系统原理(概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

1.操作系统的工作:

(1)程序的执行:负责启动每个程序,以及结束程序的工作。

(2)完成与硬件有关的工作:实现代码中包含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对设备接口寄存器和设备接口缓冲区的读写等等。

(3)完成与应用无关的工作:该工作是指任何一个程序都需要的,最基本的工作。与具体应用没有直接关系,与应用需要实现的目标没有直接关系。

(4)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问题:(个人感觉:对硬件资源的合理分配会提高效率和硬件调用安全)

2.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直接控制和管理(手段)各种软硬件资源(对象)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目标)程序的集合(实体)

3.操作系统的作用:

用户角度:OS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接口

{

用户接口:菜单式、命令脚本式、GUI(图形用户界面)

程序接口:系统调用、应用编程中资源调用。

}

资源管理角度:OS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

管理对象:【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信息(数据和程序)】

管理的内容:资源的当前状态(数量和使用情况)、资源分配、回收和访问操作、相应管理策略(用户权限的设置)

}

功能角度:OS是扩展机(隐藏硬件细节,向用户提供虚拟机,方便使用)

{

在裸机上添加: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功能。

}

4.操作系统的功能:

{

处理机管理

存储器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功能

}

5.操作系统的特征:

【并发、共享、虚拟、异步性】

1)程序执行的并发性:

并发: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

并行: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操作系统要完成这些并发过程的管理。程序并发执行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一段时间内多个程序同时推进完毕。

2)资源的共享性:

共享指系统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资源有两种不同属性:

【1】

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即:资源分配后到释放前,不能被其他进程所用。

此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例子:音频设备、打印机等。

共享方式:互斥共享方式

【2】

允许一段时间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他进行访问。

例子:可重入代码、磁盘文件等

共享方式:同时访问方式

3)对象的虚拟性

通过某种技术将一个物理实体映射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通过分时的方式实现。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为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虚拟是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的重要手段。

(虚拟性个人理解:多台计算机共享服务器的资源时,通过分时性使得计算机用户认为服务器在为他一人服务。)

4)程序执行的异步性(不确定性)

指进程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的不确定性。

{

进程运行速度不可预知:当多个进程并发执行时,不能知道各进程的进度。

执行顺序不确定

最终结果一致:所有程序执行完毕。(通过进程互斥和同步手段来保证)

}

操作系统原理(概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03342.html

(0)
小半的头像小半

相关推荐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